什么是单一职责原则(SRP)?

单一职责原则(SRP)的职责被定义为“引起变化的原因”。如果我们有两个动机去改写一个方法,那么这个方法就具有两个职责。每个职责都是变化的一个轴线,如果一个方法承担了过多的职责,那么在需求的变迁过程中,需要改写这个方法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此时,这个方法通常是一个不稳定的方法,修改代码总是一件危险的事情,特别是当两个职责耦合在一起的时候,一个职责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职责的实现,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坏,这种耦合性得到的是低内聚和脆弱的设计。

因此,SRP原则体现为:一个对象(方法)只做一件事情。

设计模式中的SRP原则

SRP原则在很多设计模式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,例如代理模式、迭代器模式、单例模式和装饰者模式。

  • 代理模式:代理对象用来处理本体的数据以及对本体操作的逻辑,而本体仅仅是负责最原始的职责
  • 迭代器模式:迭代是一个职责,如何对迭代的数据进行处理是另外一个职责
  • 单例模式:一个职责是管理单例,一个职责是实现逻辑
  • 装饰者模式:使用装饰者模式的时候,我们通常让类或者对象一开始只具有一些基础的职责,更多的职责在代码运行时被动态装饰到对象上面。装饰者模式可以为对象动态增加职责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也是分离职责的一种方式。

何时应该分离职责?

SRP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简单也是最难正确运用的原则之一。

要明确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职责都应该一一分离。

一方面,如果随着需求的变化,有两个职责总是同时变化,那就不必分离他们。比如在ajax请求的时候,创建xhr对象和发送xhr请求几乎总是在一起的,那么创建xhr对象的职责和发送xhr请求的职责就没有必要分开。

另一方面,职责的变化轴线仅当它们确定会发生变化时才具有意义,即使两个职责已经被耦合在一起,但它们还没有发生改变的征兆,那么也许没有必要主动分离它们,在代码需要重构的时候再进行分离也不迟。

违反SRP原则

在人的常规思维中,总是习惯性地把一组相关的行为放到一起,如何正确地分离职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我们也许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分离职责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编写代码完成需求。对于SRP原则,许多专家委婉地表示“This is sometimes hard tosee.”。

一方面,我们受设计原则的指导,另一方面,我们未必要在任何时候都一成不变地遵守原则。在实际开发中,因为种种原因违反SRP的情况并不少见。比如jQuery的attr等方法,就是明显违反SRP原则的做法。jQuery的attr是个非常庞大的方法,既负责赋值,又负责取值,这对于jQuery的维护者来说,会带来一些困难,但对于jQuery的用户来说,却简化了用户的使用。

在方便性与稳定性之间要有一些取舍。具体是选择方便性还是稳定性,并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环境。比如如果一个电视机内置了DVD机,当电视机坏了的时候,DVD机也没法正常使用,那么一个DVD发烧友通常不会选择这样的电视机。但如果我们的客厅本来就小得夸张,或者更在意DVD在使用上的方便,那让电视机和DVD机耦合在一起就是更好的选择。

SRP原则的优缺点

SRP原则的优点是降低了单个类或者对象的复杂度,按照职责把对象分解成更小的粒度,这有助于代码的复用,也有利于进行单元测试。当一个职责需要变更的时候,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职责。

但SRP原则也有一些缺点,最明显的是会增加编写代码的复杂度。当我们按照职责把对象分解成更小的粒度之后,实际上也增大了这些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难度。